云南哈尼族、爱伲族的饮茶文化

云南哈尼族、爱伲族的饮茶文化2020-12-05 16:13五杯茶 阅读:196 字体:

云南哈尼族、爱伲族的饮茶文化

布朗山大班章茶区拉祜族的传统饮茶文化
  西双版纳州的拉祜族分布很广泛,发展到今天不同地域的拉祜族饮食、服饰、风俗等已有了些许差异,而且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差异正越来越明显。
  比如布朗山的拉祜族、贺开的拉祜族、景洪大勐龙和勐海勐阿的拉祜族虽然同属于拉祜纳(黑拉祜),但布朗山和贺开的拉祜族的衣饰却有着很多布朗族的元素,这是由于和布朗族混杂聚居,彼此影响的结果。
   
  而在语言交流上,布朗山和贺开的拉祜族都可以与大勐龙的拉祜族自由交流,但与勐阿拉祜族交流就比较困难。
  坝卡囡属于布朗古茶山的大班章茶区,这里的拉祜族与贺开的拉祜族都受到了当地布朗族、爱伲人相当大的影响,对茶有着近乎敬畏的理解。
   
  布朗山大班章茶区的拉祜族聚居区域,不光盛产普洱茶,而且茶叶品质在整个布朗山都首屈一指。
  坝卡囡的拉祜族本身非常喜爱喝茶,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外出劳动之前,晚上回来之后,喝茶是他们自小养成的习惯,更是一大趣味。
  布朗山一带的拉祜族有谚语说:“不得茶喝头会疼”。
   
  和布朗族的酸茶、傣族的青竹茶和哈尼族的土锅茶代表了本民族最主要的食茶、饮茶的方式一样,拉祜族也有着自己本民族最传统的饮茶方式,常用来待客的有三种:烧茶、烤茶和糟茶。
   
  拉祜族烧茶,所用茶叶不是纯芽头,而是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整枝采下,然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烤出来的头道茶要主人先喝,第二道茶才会给客人喝,以示无毒无害,客人可以放心喝茶。
   
  烤茶,拉祜语叫“腊扎夺”,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茶方法,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即冲人开水煮,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适宜,这种烤茶汤水香气足,味道浓烈,饮后提神非常明显。
  最后一种是糟茶,也是拉枯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式,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些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再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饮用,这种茶经过了一定的发酵,汤水略有苦涩酸味,但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哺育茶山的民族生活在普洱茶原产地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依靠着古老的茶山繁衍生息,是他们与南下的汉族一起,通过辛勤的劳作,开辟了一个又一个茶园,让普洱茶绿遍了澜沧江两岸的山岗。
  在长期的茶山种植开发中,世居在普洱茶产地的少数民族,创造了异纷呈的普洱茶文化,抒写了中国茶史上令人温暖的一笔。
   
一、布朗族:
  在茶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布朗族主要聚居勐海县的布朗山。
  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也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
  商周时期,生活在元江流域和澜沧江思普地区的濮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
  在思普地区,布朗族山区几乎都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据澜沧县芒景发现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功德碑”记载,景迈万亩古茶园的种植始于傣历57年,也就是公元695年,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出土的茶山布朗族建寨的奠基碑,清楚地表明布朗族在茶山上建寨的时间是675年,也就是说,在建寨后20年,他们即在景迈茶山上开辟出了大片的茶园。
  在布朗族的传说中,景迈这里原先并没有茶,是布朗族的祖先哎冷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开辟了这片家园。
  哎冷性情刚强,英勇善战,在族人中具有非常高的威望,不料却遭他人的谋害。
  哎冷死后,仍然牵挂着他的族人,因此化作神仙降落在山头,并留下遗嘱说:“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从此以后,这里就长出了满山遍野的茶树。
  布朗族最早是把茶叶当做佐料和清毒解热的良药使用,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茶叶的广泛用途,于是把它从野生驯化为连片种植的万亩茶山。
  远在一千多年以前,他们就把野生茶树逐步培植驯化,并实施规模化种植,开辟了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的千年万亩古茶山,这不能不说是布朗族对世界茶文化的一大贡献。
   
二、哈尼族:
  哈尼族是一个与普洱茶有着不解之缘的民族。
  西双版纳文献记载和习惯上称哈尼为“爱尼”,根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全国少数民族的名称,统称为哈尼,爱尼只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勐海县的南糯茶山、巴达茶山,勐腊县的易武茶山都有不少的爱尼族村庄。
  居住在南糯茶山上的爱尼人(哈尼族支系)喜欢饮用土锅茶,尽管他们不是茶树的最早种植者,但在上千年漫长的时光中,他们逐渐养成了地种到哪儿,就将茶树种到哪儿的习惯。
  在与茶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发明了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土锅茶。
  在哈尼语中,土锅茶被叫做“绘图老泼”,如果你到了哈尼山寨,好客的哈尼人就会用“土锅茶”招待你。
  主人先将火塘的炭火吹开,用盛满山泉水的土锅架在火上,等山泉水烧开后,抓一把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放入土锅中,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
  这种茶水,汤色黄绿,清香润喉,回味无穷,是爱伲待客的一种古老习俗。
  大凡名茶,都与茶树生长的环境、人文景观、神话典故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南糯茶山,当地的爱尼人也有这样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位勇敢而憨厚的爱尼小伙子,在深山里猎到一只危害爱尼山寨人畜的凶豹,用大锅煮好后,邀约全寨男女老少去分享,大家一边吃,一边说笑,还跳起舞,“跳啊跳”,跳了一个通宵,跳得口乾舌燥……憨厚的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里的开水,这时一阵大风吹来,许多树叶纷纷落到锅里,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感到这水苦中带甜还有清香,非常爽口,从此爱尼人就把这树叶称为“老拔”(汉语即茶叶)开始种植。
  虽然说这样的传说如今已无从考证,但南糯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之一却是不争的实事,更重要的是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甚至占了云南全省的三分之一。
   
三、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主要聚居在基诺山区四十三个村寨。
  在历史上,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公元1729年,清政府曾在攸乐山茨通寨设置“攸乐同知”一员,统兵五百驻守山寨,征收茶捐及赋税,当时有大批的内地茶商和马帮前来收购茶叶。
  对于茶叶的种植,基诺族同样有自己的民族传说《女始祖尧白》:“很古很古时候,尧白造天地以后,召集各民族去分天地,基诺族没有参加,尧白先后派汉族、傣族来请,基诺族也没有去,尧白亲自来请,基诺族还是无动于衷,尧白气得拂袖而去,走到一座山上时,想到基诺族现在不来参加分天地,以后生活会有困难,便站在山顶上,抓了一把茶籽撒在龙帕寨的土地上,从那时起,基诺族居住的地方便开始种茶,并成为云南六大茶山之一。
  ”传说归传说,毋须考证,但凉拌茶食用的留传,可以作为基诺山为茶叶原产地的又一证明。
   
四、傣族
  世世代代生息于云南普洱茶区的傣族,与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基诺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一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茶文化。
  澜沧县的景迈茶山,方圆十几个村寨的布朗族和傣族世代以种茶为生,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他们开辟出了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古茶园,被国外的学者称为“天然的茶叶博物馆”。
   
五、拉祜族
  作为15个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族有着漫长的迁徙史和演变史。
  有专家考证,拉祜族原本应该是生活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的“古羌人”,而有关他们南迁的秘密,藏在了诸如《新唐书·西南夷列传》、《后汉书·西羌传》以及《普洱府志》等典籍中。
  经过多年的研究,从那些有关西南民族研究的史籍文献中,同时也从拉祜族遗存下来的少量的口传资料里,研究者们寻找到了这个民族南迁的蛛丝马迹:大体上,他们是从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和青海湖一带南下,沿横断山脉经四川西南进入云南的西北地区,之后他们继续南迁,抵达了现在的澜沧江、元江和红河下游的山林地带,甚至迁徙到了越、老、缅、泰等国家。
  曼迈寨是贺开山上的一个拉祜族聚居村落,曼迈寨位于贺开茶山的腹地,这里有大片的古茶园,因而尽管拉祜族不是这里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但在与茶树千百年的相守中,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的必需品。
  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物给女方,而且婚礼上必须请亲友喝茶。
  所以拉枯人常说:“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
  每一天外出劳作之前,或者收工回家之后,拉祜族都将喝茶作为缓解繁重劳作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可一日不进餐,但不能一日不饮茶。
  “不得茶喝头会疼的”,与茶的朝夕相处,让拉祜族人发明了许多饮茶的方法。
  爱伲族不是民族是哈尼族的分支爱伲人在西双版纳的12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傣族是主体民族,爱伲人则位居第二,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十九万。
  云南省的哈尼族大部分居住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部分哈尼族自称为爱伲人爱伲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口头文学。
  爱伲男子统称为阿力,女子称为阿布,是至今还在采用父子连名制的一个民族,父亲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为儿子的姓,非常有特点,据说这是为了保持他们家族血统的纯正。
  爱伲人崇尚黑色,“以黑为美”、忌讳白色及双数,他们服饰也多为黑色为主,在上面点缀少许的花边,女子成年后用黑布绑腿。
  据说过去爱伲人家挑选媳妇,主要是看这个女子黑不黑,小腿是否粗壮,在他们看来女子黑而健壮则为美,因爱伲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比较严重,家中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绝大多数都由女性在做,因此挑选媳妇一定要身体强健、有劳动力的才符合他们的要求。
  爱伲人的房屋和傣族一样属“干栏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来堆放杂物和圈养牲畜。
  爱伲人的竹楼也有不同于傣族竹楼的地方,傣家竹楼只有一边楼梯而爱伲人的则有两边。
  同时他们的房屋也分为母房和子房,爱伲男子在小的时候随父母住在母房中,长到十五、六岁时,父母就在母房周围为他们建盖子房,方便他们谈情说爱、建立小家庭。
  父母在世时,儿子、儿媳及他们的小孩都住在子房里,吃饭则到母房去,父母过世后,长子一家可迁入母房继承家业。
  而爱伲女孩却没有子房,这样,“捅竹楼”就成了小伙去串姑娘的代名词。
  因为爱伲人房屋中,男、女室是分开的,女室靠楼梯的一张床叫“待嫁床”,它是供已到谈恋爱年龄的女孩睡的,夜晚,这张床的爱伲姑娘随时都要准备接受爱情的呼唤,因为这时会有爱伲小伙来串姑娘,即用一根小木棍穿过木板间的缝隙来捅她,她接到信号后就会偷偷下楼去和心上人约会了,这就是爱伲人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恋爱方式“串姑娘”,也叫"捅竹楼"。
  

云南哈尼族、爱伲族的饮茶文化茶哈尼九资料 莓茶主要生长在湖北来凤县、湖南张家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自然生态保护区、海南等地。最高检测含量为9.37%

茶哈尼九资料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哈尼缘 哈尼缘 4

      云南哈尼族、爱伲族的饮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