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集市:除了庙市、茶市、马市、鬼市等,还有很多种叫法

古代的集市:除了庙市、茶市、马市、鬼市等,还有很多种叫法2020-10-21 12:38五杯茶 阅读:130 字体:
古代的集市:除了庙市、茶市、马市、鬼市等,还有很多种叫法

10年前,第一次去几千里外的丈母娘家,先是坐火车,再又乘客车,然后再搭摩托车,一路颠簸的感觉真的好像“人在囧途”。
  但是真正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这3件事情:柴火灶烧的饭菜很香、自家酿的水酒很甜、有种叫“逢圩”的习俗。
  前面两件事情,可能大家都比较好理解。
  舟车劳顿后的饭菜肯定更香,可以吃上几大碗;岳父亲自倒的酒,肯定越喝越上头,因为这是一种考验;至于第三件事情,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非常有意思。
  记得那天晚上喝多了,也不知道自己说了啥,洗漱之后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已经日上三竿。
  真的让人感觉不好意思,又是一阵洗漱,然后下楼。
  只见大家都在等我吃早饭,现在的妻子对我说:“起来了啊,赶紧吃早饭,等下大家一起去逢圩!”
  逢圩?我心里有些纳闷:“这是哪个好玩的地方吗?”只见妻子笑了笑说:“别问那么多,回头去了就知道啦!”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匆匆吃完饭,一家人就去“逢圩”了。
  等到了地方,我才知道,原来“逢圩”就是以前影视剧里面看过的“集市”。
  这个“集市”并不大,但是非常有特色,一般是农历双号开“市”,周围的人都会来凑热闹,采购一些生活用品,或者买一些特殊的东西。
  那一次,我真的是大开眼界。
  后来还专门去做了一个了解,“集市”古来有之,到现在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文化”。
  我总结归纳为一句话:“东西再好也得卖力吆喝,吆喝再响也得保证质量。
  ”
  接下来,由我给各位读者一一介绍下。
一、“集市”的多种称呼,以及与众不同的特点
  我们所说的“集市”,一般都是在农村才有,最早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但是那个时候连雏形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交换”。
  再到了殷、商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货币流通也不是很成熟。
  所以当时的人民,默认一个时间,大家聚在一起“易物”,就算形成了“集市”。
  《周易》:“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集市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具体的称呼也有很多种,其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
  01.季节性的集市称呼:这个比较好理解,“季节性”就是比较固定的,反复循环的。
  这类的集市,一般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专门卖某种物品。
  北宋赵写了本书叫《成都古今集记》,里面就提到了一个“十二月市”的说法。
  意思是,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一种“市”。
一月的时候正直过年,百姓买灯放灯比较多,就叫“灯市”;二月十五是百花生日,所以这个月就卖花,叫“花市”;
  至于后面还有“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等等,每个月就卖一种特殊的物品,以物品来命名“集市”。
  02.非季节性的集市称呼:这种集市一般比较固定,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拥有的,通常是综合性的,换句话说,那就是什么东西都卖,当然还是老百姓生活用品为主。
  菜市和米市:现代也有“菜市和米市”,只不过现在都更加综合了,一个“市场”上什么都混在一起卖,没有细分。
  而在古代,对此有着明确的要求,“菜市”就是买鸡鸭鱼肉和蔬菜的集市,而“米市”在很多影视剧或者书籍中也看到过,专门卖米的。
  茶市和马市:在当时,最重要的物品就是“吃喝”用的茶叶、油盐,以及代步或者打仗用的马匹。
  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比较少,大多都是互相交换。
  比如汉朝、唐朝等,马匹多在北方,而茶盐多在南方,所以就有了互相交换的场所。
  类似的这种交换,很多都是官方掌握,因为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民生”,当然暴利垄断之下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就是古代的“走私”。
  历史上的盐商大多是官方的,也有一些私人的商号做盐生意,就成了“私盐”,被抓到可是要砍头的。
  03.特殊的集市称呼:除了上面两种集市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集市,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用途等来命名。
  节日性的庙市:这种集市还有一种叫法,称作为“庙会”,顾名思义在寺庙附近聚集而成的。
  这是一种民俗文化,大多是在节假日,比如“春节”“元宵”“中秋”等,老百姓去祈愿,摊贩们看中了这样的“市场需求”,所以慢慢就变成了现在的集市。
  在宋朝时期,开封有个大相国寺非常有名,这里的庙会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参与。
  据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正是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邂逅了后来的丈夫赵明诚。
  而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她当时那种惊讶、害羞和好奇的心情表达的唯妙唯俏。
  井市和墟市:这两种集市,主要还是地点上的不同,和管理上的差异。
  比如井市,主要是在古代比较大的“城市”才有,一般是在“十字”或者“井字”结构的主要街道,有官方管理。
  而墟市,则大多在乡村,规模不如井市,没有规范的管理,规模更比不上井市。
  在电视剧里面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尔等井市小民!”这起初古代官员,或者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对于生活在井市里老百姓的称呼,后来却逐渐变成了对底层老百姓普遍性的称呼。
  鬼市和早、晚市:这里的鬼市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没有那么恐怖。
  和早市、晚市一样,是根据集市开设时间来命名的。
  比如早市规定是在每天五更时分开始,傍晚时分结束;晚市则是傍晚时分开始,凌晨三更天结束,这在宋朝比较常见。
  在《郑人买履》中有这样一句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也说明了集市是有时间限制的。
  而鬼市呢,则是始于唐朝的一种特殊集市。
  因为唐朝有宵禁的规定,晚上不能随随便便在外面瞎逛。
  所以午时左右,有专职人员击鼓300下,然后大家进入集市买卖,等到了日落前三刻,大概戌时就击钲(古代铜制乐器,和编钟比较像)300下,集市就要关闭了。
  可有的人还要买卖东西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在晚上,偷偷摸摸交易的行为,逐渐成为了“鬼市”。
  这种集市比较隐蔽,所以有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也会在这里交易。
  记得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面,就提到了这个“鬼市”,只是电影效果更佳渲染,把“鬼市”设在地下河道,好像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到了宋朝以后,这个“鬼市”就更加混乱和神秘。
  据说欧阳修曾经赶夜路,在江边无意中看见“人影浮动、忽明忽暗”,就以为自己遇见“鬼”了,然后吓得不敢前进,等快天亮的时候又看不到了,所以说这可能就是神秘的“鬼市”。
  当然,到了近现代,我们还能经常听到一些特殊的集市,比如北京那边的天桥、潘家园、花鸟市场、宠物市场等等,这些都非常有特色。
二、古往今来,集市的必不可少的人和物
  在一个集市里面,无论大小,必不可少的有两样,分别是人和物。
  我总结了下,大致是这样子的:
  01.买东西的人:我们无法去判断到底是先有买家,还是先有卖家,这个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同一个道理。
  当然,对于买东西的人而言,一般要么是达官贵人,要么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倒买倒卖的中间人。
  02.卖东西的人:有买就有卖,才能组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集市。
  而卖东西的人,正如前文所说,可能是有固定店面的商人,也可能是支个摊搭个棚的小摊贩,还有一些担着货物的流动卖家。
  甚至乎,还有很多没落的官宦子弟,为了生活,不得不变卖家珍。
  这个在小说典籍中也有所记载,姜子牙摆摊卖面亏钱,被家中“悍妇”打骂。
  还有三国时期刘备也摆摊卖过草鞋,然后结识了关羽和张飞,才有了“桃园三结义”和“东汉末年分三国”。
  03.管理集市的人:不是每一个集市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但是那些规范化,在官方控制之下的集市,一般会设置相应的职务。
  比如在唐朝,就有“市令”“馆长”,负责监督交易,维持秩序。
  当然,在某些时候,也或多或少有“好事者”代为管理。
  04.集市里的商品:上文说了人,现在就在介绍下集市里的物,也就是交易的商品。
一般是生活必需品,诸如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样样都有。
  当然还有特殊的,比如马匹、铁器、刀剑、灯花伞等等。
  而且随着集市衍生的还有唱曲的、耍杂的、卖艺的等等。
  另外,每个集市的内部布局,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和每段历史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唐宋时期的井字布局的“井市”,划分非常明确;还有北魏时期花木兰从军之前,从东南西北4个“集市”里,分别购买了“骏马、鞍鞯、买辔头、长鞭”等;而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集市沿河而建,商铺林立,摊贩云集,买卖交易非常之多。
三、集市的交易形式,招揽顾客的多种方式
  集市中有买卖,那么也就自然产生了交易,而交易也分为多种形式。
  比如:
  01.以物易物:这是最原始也是最早的交易方式,双方各有所需,而在当时没有“货币”这种衡量商品价值的东西,或者说货币流通不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以物易物就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这种交换可能存在不等价的情况。
  据说,最早开创“以物易物”这一交易手段的人,名叫王亥,是商族部落的第七任首领,后人也称之为“华夏商业鼻祖”。
  02.以物卖钱:这种交易形式,是集市里面最常见的,很多“店铺”“摊贩”的主人,大多都是把物品摆放出来,由顾客挑选,然后促成交易,一般是用“钱”结算,比如铜钱、白银、黄金等等。
  这种“货币”其实是衡量商品价值,衡量客户购买力的象征。
  03.以钱买物: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交易,那就是某些买主一下子买不到自己需要的物品,那么也会在集市里面放出自己需求的消息,然后等待客人上门交易。
  当然,酒香还怕巷子深呢!光有东西也可能卖不出去,这就需要“打广告”。
  最简单的“广告”就是大声吆喝,东西怎么好,就怎么使劲夸,有的也会打锣打鼓,借此吸引大家停留购买。
  除此之外,还有“酒旗”“匾文“”对联”等等。
  到了现代,依然也有人利用宣传单、横幅海报、音响喇叭等来招揽顾客。
  正如我标题中所写的那样:“东西再好也得卖力吆喝,吆喝再响也得保证质量。
  ”好东西需要“推广”才有人买,而卖出去的东西更需要保证质量,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终究会自取灭亡,不管是哪种“买卖”,更需要坚持的还是“诚信为本”!
  写在最后
  在古代,各种集市的形成,是商业的“雏形”,而逐渐成熟的集市,也会进一步促进商业的发展,这是买卖双方的需要,更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只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们的观念转变,互联网经济之下,“无现金支付”的倡导,你几乎足不出户就能买遍所有东西,也能买遍全球各地。
  所以“集市”这一场所,“逢圩”这样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
  更多的是,逐步变成了一种文化习俗,代表着千百年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结”!
  但是,随着今时今日“地摊经济”的重获新生,那么我相信,“集市文化”也将会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古代的集市:除了庙市、茶市、马市、鬼市等,还有很多种叫法茶描写集市的热闹好段 描写古代集市繁荣的段落(越长越好)描写古代集市繁荣的段落(越长越好)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

茶描写集市的热闹好段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韶关哪里茶最好喝 好热闹

韶关哪里茶最好喝

哪里的茶叶最好喝怀先人的节日,煮一壶清明茶,追忆那逝去的一切,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洗礼。一说到茶你可能会想...
    • 好热闹 好热闹 4

      古代的集市:除了庙市、茶市、马市、鬼市等,还有很多种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