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

北苑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2020-12-10 20:12五杯茶 阅读:76 字体:
北苑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 
  
  
  北苑御焙遗址石碑
  导读: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北宋时期,饮茶之风盛行。
  上至帝王重臣,下至文人百姓,皆爱茶、嗜茶。
  王安石在《议茶法》中写道:“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从专门进贡给皇室的贡茶,到民间盛行的斗茶,从官府专营的榷茶制度,到国家战略的茶马交易,无一不体现出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为探寻、研究和宣传宋代茶文化,9月16日,大河报记者参与了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开封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宋代茶文化探访之路”采访活动,先后走访福建、浙江、安徽等多个省市,第一站来到了声名显赫的北苑贡茶所在地福建建瓯。
  茶神庙与摩崖石刻,见证千年贡茶辉煌
  为何要选在建瓯?一是因为北宋时期,建瓯当地生产北苑贡茶进贡给皇室,形成了一条从建瓯到北宋都城开封的贡茶之路,建瓯为起点

二是因为当地因进贡贡茶而不断改良茶饼制造技术,代表了当时茶饼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因此,周绛在《补茶经》中说道:“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
  第二天一早,记者一行在福建水仙茶品牌联盟主席杨廷生、著名茶叶专家叶兴渭及茶文化研究专家李挺桢等人的带领下,从建瓯市沿建溪一路向东,奔向北苑贡茶所在地凤凰山。
  
  图为北苑贡茶所在地凤凰山
  路上群山错落,竹林草木,山上片片茶园,层层翠绿,一排排茶树犹如山体上刻画的一道道直线。
  李挺桢等人告诉记者,历史上建瓯关于茶的著作很多,诗词也很多,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建瓯为官数月,负责的就是北苑贡茶院的财务后勤等工作,也正因为有这段经历,陆游才留下众多关于茶的诗句
  沿凤凰山一路而上,半山腰处有一座“恭利祠”,纪念的是“茶神”张廷晖。
  据祠内墙上文字记载,张廷晖是五代时的大地主,将凤凰山三十里茶园献给闵王当做御茶园,被闵王封为阁门使,因茶园位于闽都北部,故称“北苑”。
  张廷晖病逝后,朝廷批准修建了“张阁门使庙”,民间俗称“张三公庙”,茶农则称之为“茶神庙”,宋高宗赵构还专门赐匾“恭利祠”。
  除了介绍张廷晖,庙内文字还介绍了北苑御焙遗址。
  “北苑兴于唐末,盛于宋元,衰于明。
  北苑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一千三百六十所,其中有官焙三十二所。
  御茶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供皇帝‘玉食’,外园三十八处采制供赏赐大臣用。
  ”
  文字中所说的“北苑御焙遗址”在凤凰山对面焙前村的山上。
  当天下午,记者一行赶到了焙前村,看到村口立有一块“北苑御焙遗址”石碑,顺着石碑后的小道上山,半山腰有一座亭子,亭子中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石上镌刻有文字,记载了北苑贡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御焙年代、上贡名品、官焙作坊、茶园范围等内容,落款为北宋“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据杨廷生介绍,这块石刻是1985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石刻的发现澄清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认为北苑御茶园是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谬误。
  依照文字所记,1995年,考古学家对北苑贡茶遗址进行发掘,挖掘出了古代制茶官署和作坊遗址,也揭开了北苑贡茶几百年贡茶史的神秘面纱。
  
   
  图为北苑贡茶遗址上的摩崖石刻所在的亭子
  贡茶中的“大咖”:龙团凤饼冠绝天下
  据文献记载,北苑贡茶中最著名的当数“龙团凤饼”。
  “龙团凤饼”是以带有龙凤图案的模具压制成的茶饼,因茶饼表面带有龙凤图案,制作精良,深受帝王喜爱。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
  为了讨好皇帝,负责督造贡茶的历届福建转运使都煞费苦心,不断对“龙团凤饼”进行改良,先后造出“大龙团”“小龙团”“密云龙”和“龙团胜雪”等,品质越发精良。
  据文史记载,“大龙团八饼为一斤”,“小龙团二十饼为一斤”,“密云龙”和“龙团胜雪”则更加精致奢华,而且价值千金。
  “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
  据了解,整个北宋王朝的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先后创造出的贡茶品种就有四五十种之多,并且为讨皇帝欢心,不惜投入成本,招募大量人工,采茶制茶,优中选优。
  宋代赵汝励在《北苑别录》中介绍了北苑贡茶的采制过程,包含采茶、拣茶、蒸茶、洗茶、榨茶、搓揉、再榨茶再搓揉反复数次、研茶、压模(造茶)、焙茶、过沸汤、再焙茶过沸汤反复数次、烟焙、过汤出色、晾干。
  尤其是采茶,必须在天亮前太阳未升起时进行,每日凌晨4时左右敲击山上大鼓集合入山采茶,并规定一律用指尖采摘,以防茶芽受损,到上午8时左右鸣锣召回,防止多采。
  此时摘的茶叶因为夜露未干,茶芽肥润,制成茶饼才最色泽鲜亮。
  由于采制贡茶工程浩大,需要众多的民夫参与,因此每到采茶时节,凤凰山一带都会聚集大量官府招募的民夫,范围涉及周边诸县。
  
  贡茶:民间斗茶的起源
  在宋代,各阶层之间最为流行的饮茶活动就是斗茶。
  而斗茶起初是因为贡茶对茶叶的严格精选而产生并流行的。
  据叶兴渭介绍,唐末五代时期,斗茶就已经成为福建地区的民间习俗,当时的斗茶比拼的是茶叶采摘的早晚、茶汤鲜爽和色泽深浅。
  北苑贡茶制度建立后,斗茶就成了如何选出最好的茶叶上贡给皇上的一种方式。
  每到初春产茶之际,官府主导的斗茶会在建州举行,茶农们精心挑选上等茶叶点制茶汤,由官府择定哪种茶叶适合进贡给皇上。
  后来,斗茶之风风靡全国,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莫不热衷于斗茶。
  在恭利祠内,杨廷生等人专门为采访团组织了一场斗茶表演,用五种茶叶分别泡茶,邀请众人依次进行“闻香、出水、杯底香、水色、品汤”等方面的评判,虽是复原当时的情况,但茶叶、茶具及效果皆已不同于当时了。
  
  北苑贡茶对茶文化的影响
  陆游《尝新茶面圣谕》中写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宋朝为何要在北苑制作贡茶呢?
  建瓯市茶文化研究专家李挺桢表示,一是因为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产,出产的茶叶品质上乘,有向皇室进献贡茶的传统;二是由于气候变化,自晚唐开始,我国江南一带开始进入寒冬期。
  到了宋代,平均气温比盛唐时期低2℃至3℃,江浙地区的茶树受低温严寒的影响,发芽推迟,很难保证新茶在清明前上贡到东京(今河南开封)进行祭拜活动。
  因此,尽管建瓯交通不便,距离都城开封又远,但茶叶品质好,采制时间早,能保证清明祭祀需要,就导致了贡茶基地由江浙移往福建,使福建成为当时茶叶生产的中心。
  
  宋朝灭亡后,元朝并不特别重视北苑贡茶,到明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独领风骚数百年的北苑贡茶遂衰落下去。
  对此,建瓯市作家协会主席宋恒认为,有480余年历史的北苑贡茶的辉煌与没落是一种必然,因为贡茶不是大众消费品,而是供统治者享受的奢侈品,因统治者而生,也因统治者而亡,但贡茶对茶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
  “北苑贡茶对茶文化的影响,一是带动了优良品种的传播,当时北苑贡茶的优良茶树品种,传播到周边地区甚至海外;二是促进制作工艺的提高和扩散,北苑贡茶的蒸青工艺传到日本,成为日本绿茶的主要工艺。
  北苑贡茶的焙火工艺则在现代乌龙茶制作中得到传承。
  ”宋恒表示,北苑贡茶文化所代表的是一种社会上层文化,带有明显的休闲娱乐性质,已经超出了茶本身的意义,形成具有强烈东方色的中国茶道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日本茶道产生了一定影响。
  
  
   北苑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 北苑贡茶园 每到新茶吐绿时节,约上骑友前往六十公里外的建瓯市小(北苑贡茶)是指宋代贡茶,主产区在古代建安县吉苑.
  
北苑贡茶园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凯捷北苑贡茶 凯捷北苑贡茶 4

      北苑贡茶:龙团凤饼冠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