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

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2020-12-10 20:13五杯茶 阅读:77 字体:
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
  
   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

六大茶类的汤色组合图
  世上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人据说是神农氏。
  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时,他意外地喝到加了野生茶树的叶子所煮沸的水,觉得神清气爽;另有一说是他尝百草中了毒,但借住嚼茶树叶化解,从此中国人日渐懂得对茶的药用、食用及饮用。
  到了唐朝,饮茶的风气已经遍及民间。
  在公元780年左右,陆羽将他对茶相关的考察和经验集结成《茶经》,这是世上第一部茶书;而在此之前,人们对茶的名称不一,有的用“荼”,有的用“槚”,有的用“茗”……陆羽在《茶经》里则统一用其中的“茶”字,对于后世确立“茶”为总称是一大关键。
  《茶经》陆羽著
  那么各大茶类(此文只限中国茶)是如何诞生的呢?茶名是何时确定的呢?
1、绿茶的起源:绿茶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
  《华阳国志》是信史,可以认定:不晚于西周时代,陕南(今汉中、安康一带)的巴人就已开始在园中人工栽培茶叶。
  不过,此时巴人献的茶并不一定是绿茶,但巴人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据传言,绿茶发源于湖北省赤壁市。
  相传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领农民起义,羊楼洞茶农从军奔赴新(疆)蒙(古)边城。
  他们在军中见有人饭后腹痛,便将带去的蒲圻绿茶给病者服用。
  服后,患者相继病愈。
  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记在了心里。
  当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刘基到蒲圻找寻隐士刘天德,恰遇在此种茶的刘天德长子刘玄一。
  刘玄一请朱皇帝赐名。
  朱洪武见茶叶翠绿,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赐名“松峰茶”,又将长有茶叶的高山,命名为松峰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太祖朱元璋因常饮羊楼松峰茶成习惯,遂诏告天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
  ”因此,刘玄一成为天下第一个做绿茶的人,朱元璋成为天下第一个推广绿茶的人,羊楼洞成为天下最早做绿茶的地方。

十二世纪末,发明炒青杀青制法,明朝很多茶书有具体记述。
  如顾元庆在公元1541年写的《茶谱》、许次纾在公元1591年写的《茶疏》,不仅详述了炒青制法,而且说明提高香气的技术措施。
  闻龙在公元1630年写的《茶笺》说:茶初摘时,须拣除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
  ”现时大多数特级绿茶的炒制都是效法于此。
  《茶笺》又说:“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
  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
  盖揉则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时炒青制法都以此为规范。
  杀青抖炒,散去水气,杀青后摊放,散失热水蒸汽,就是扇的转变。
  通过揉捻,香味容易泡出来。
  揉捻后炭火炒干或烘干,炒干者为炒青,烘干者为烘青。
  先炒后烘或先烘后炒的为半烘炒绿茶,种类很多。
2、白茶的起源白茶中的寿眉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目前产区主要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
  境内丘陵起伏,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如以福鼎为例,年均气温在18.5℃,年降水量在1661毫米左右)。
  山地以红、黄壤为主,主要种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及水仙等优良茶树品种。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最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第一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
  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古时的白茶是蒸压团茶混于绿茶类。
  现代的白茶原是散装的,现也蒸压成饼状,自成一类。
  宋子安于公元1064年前后写的《东溪试茶录》,是指茶树品种芽叶都是白色,叫白叶茶,现泾县春茶期间,主要产茶山区,如汀溪、爱民、南客、太元、潘村乡等地均已陆续发现有白茶树。
  熊蕃于公元1121年至1125年写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说:“至大观初(公元1107年),今上(指宋徽宗赵佶)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者,与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
  ”
  福建福鼎的白毫银针,起源于公元1796年。
  白牡丹是继白毫银针之后,最早创制于建阳水吉,后传人政和、福鼎。
  公元1922年,政和开始创制白牡丹。
3、黄茶起源:黄茶
  黄茶有两类型:一是,茶树品种的芽叶自然发黄,叫黄茶。
  唐朝盛产“寿州黄芽”是自然发黄的茶芽,蒸制为团茶,不像现时霍山大化坪出产自然发黄的黄芽。
  如从品种说起,远在七世纪就有了。

二是,炒制过程中闷黄;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的说起,则在公元1570年前后,由于炒青绿茶的实践,发觉杀青后或揉捻后,不及时干燥或于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产生新的认识,再去实践,就创造了黄茶。
  如黄芽是杀青后闷黄的;黄汤是揉捻后闷堆二三小时;黄大茶是初干后堆放20多天变黄的。
  许次纾的《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称六安。
  然六安乃其县名,其实产霍山之大蜀山也。
  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铛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
  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
  ”这是批评制茶技术不好,绿茶变成黄茶,反而由此发现了黄茶的制法。
  现时霍山黄大茶制法,正是如此。
  黄大茶的制法是在十六世纪前,从绿茶发展而来的。
  如《明·会典》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令买茶中马事宜,收买真细好茶,毋分黑黄,一例蒸晒,每篦重不过七斤。
  ”这是四川晒青绿茶做色蒸压为边茶。
  做色重的变褐黑色,轻的变黄茶。
4、黑茶起源:黑茶
  黑茶有两个类型;

一是起源于十一世纪前后。

四川绿茶运销西北,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蒸制为边销团块茶,便于长期远运。
  因此,边销茶品质更加醇厚,边区人民更加喜爱饮用边销茶,使边销茶成为西北边区唯一重要商品,等于一日不可少的粮食。

四川绿毛茶要加工为蒸压团块茶的半成品,要经过20多天的湿堆才能变黑。
  通过这样实践,有了变色的认识,就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发明为黑毛茶的制法。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后渥堆20多小时,使叶色变成褐绿带黑,而后烘干为黑毛茶,是起源于十六世纪以后的。
  渥堆作用与四川绿毛茶堆积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变色过程大大缩短、技术有很大革新。
  这种黑毛茶经过各种蒸压技术措施,造成各种各样的黑砖茶
  如安化的黑砖茶茯砖茶、花持(现改为花砖茶);散装黑茶有天尖、贡尖(现改为湘尖1号、2号)。
  历史上记载的黑茶,十六世纪以前,是指四川由绿毛茶经过做色工序变为的黑茶成品,远在宋神宗赵顼熙宁(公元1068至1077年)年间就有。

十六世纪以后,是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后的各种黑茶。
  绿色变黑色四川称做色,湖南称握堆,湖北青砖茶称沤堆云南称转色,名称虽不同,其实则一,都湿堆或半干长久堆积之故也。
5、青茶起源:青茶
  据福建安溪县人民政府查档案资料,青茶是清朝世宗胤桢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间劳动人民发明的。
  太平天国时期闽南近海居民,纷纷逃难,安溪居民有的内迁到沙县集居;有的过海入台湾省。
  青茶制法就随之传人沙县和台湾。
  沙县和台湾很早就出产青茶。
  有的从沙县往北前进就到了崇安。
  就在荒地武夷山开发茶业。
  武夷山种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至今仍如是。
  台湾开始种茶制茶者也是安溪人。
  从此证明青茶发源于安漠是无可怀疑的。
  武夷山土地少不能容纳很多移民为生,有一部分游民流人江西上饶附近各地农村,到茶季时来武夷山为采茶制茶雇工,茶季结束即回江西,至今亦仍如是。
  清朝文宗奕订咸丰(公元1855年前后)年间,当时福建红茶生产过剩,品质下降,销路不畅,茶价下跌,影响广大人民生活,促使茶业劳动者在制茶实践过程中加深认识,改进制茶技术措施,提高品质。
  武夷岩茶就于茶业危机时,在安溪青茶的基础上大力改进技术,提高技术而兴起的,扬名国内外。
  制法和品质都胜过其它茶类。
  是时,台湾省台北包种,政和白毫莲心的青茶相继出世,以扩大销路。
  青茶制法是在绿、红茶之间。
  由于黑茶的实践。
  启示了黑茶品质在绿、红茶之间,先是绿茶制法,后是红茶制法,就认识了先红后绿的制法,可以创新茶类,认识再实践,就发明了青茶制法。
  青茶具有红、绿茶的优点,既有红茶的色香优美,又有绿茶的爽快刺激味感,但无绿茶苦味和红茶涩味的缺点。
  在制绿茶、黑茶、红茶的基础上,无数的实践与认识往复循环,才发明青茶制法。

六大茶类的技术措施,以青茶为最精巧。
  品质也以青茶为最好。
6、红茶的起源:红茶
  “红茶”一词最早出现于刘基(1311~1375年)《多能鄙事》一书,书中介绍了“兰膏红茶”、“酥签红茶”茶汤的调制方法。
  与刘基一同游览武夷山的明初学者、洪武翰林学士朱升(1299~1370年)在《茗理》一诗中描述道:“……抑之则实,实则热,热则柔,柔则草气渐除。
  然恐花香因而太泄也,于是复扬之。
  迭抑迭扬,草气消融,花香氤氲。
  茗之气质变化,天理浑然之时也,浸成一绝”。
  诗中阐述的是红茶发酵的制法过程,说明明初就已产红茶。
  相传,中国红茶起源于元末明初的福建武夷山星村桐木关。
  相传在17世纪时,一艘隶属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从中国(武夷)载运绿茶至英国时,因长途的航行使茶叶意外因氧化而发酵,然而西方商人却被这种甘苦味较重、颜色乌黑、气味芳香的「红茶」(blacktea)深深吸引!从此中国变大量生产这种投好老外的「新式」茶。
  今日,发酵的红茶约占世界茶类的90%。
7、普洱茶的起源:普洱生茶
  普洱茶原产云南省,古今中外负有盛名。
  现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仍盛产普洱茶。
1)历史上的普洱茶
  普洱生茶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据史籍记载,唐代滇南的普洱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普洱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另有说法:普洱当地也产茶,由当地璞人种植而得名)。
  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
  普洱茶因产于清代时属普洱府辖区内的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而在古今中外享有盛名,清雍正七年(1730)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以后,云南即以普洱茶作岁贡清皇朝,由思茅通判承领办送,普洱贡茶,清宫赏识200年,已作历史茶文化记载。
  发展到现在,普洱茶已形成散茶和紧压茶两大系列产品茶,前者称“普洱散茶”(简称普洱茶)可分若干等级;后者则是蒸压成不同形状的茶,统称特种茶(紧压差)。
  据《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朝。
  ”这里所说的“普茶”就是指“普洱茶”。
  由此可见,唐代时,就已经有了普洱茶。
  普洱茶有散茶和型茶两类。
  以青茶为原料,经过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晒干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细分的话杀青之前还有采摘和摊青)。
  普洱茶外形条索肥、匀实,色泽乌润,白毫密布。
  茶的品种较多。
  据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记载:“普洱茶”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
  女儿茶为妇女所采,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
  普洱茶冲泡以后,汤色又红又浓,香气独特,滋味醇厚,有甘美的回味,冲泡五、六次后仍有香味。
  饮后令人心旷神怡。
  云南普洱茶蜚声中外,古往今来,均为人们所赞赏。
  在清代,普洱茶是云南地方当局向皇帝进贡的珍品。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府也饮用普洱茶。
  在六十三回写宝玉生日之夜,荣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几个管事的女人来怡红院查夜,吩咐袭人等焖些普洱茶喝。
  可见几百年以前,普洱茶已是官府饮用之珍品,说明普洱茶的名贵和高雅。
2)《沱茶》起源
  沱茶
  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的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绿茶沱茶是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黑茶沱茶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
  用晒青绿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沱茶;用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云南普洱沱茶,现代的沱茶,多指普洱沱茶。
  沱茶的名称由来,传说很多。
  有的说,它过去都销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有的说此茶古称团茶,沱是由团转化面来。
  云南沱茶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至今约有300年的历史。
  沱茶原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
  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茶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
  谷庄沱茶采用景谷县附近地区生产的滇青揉压;关庄沱茶采用滇西勐库茶(双江)、凤山茶(凤庆)、大山茶(西双版纳、思茅)等地滇青在下关设厂拼配、揉制,其品质胜于谷庄,因而后来逐步取代了谷庄沱茶。
  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为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用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褐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浓明亮。
  普洱沱茶运销海内外,颇受消费者欢迎。
  法国巴黎医学家给20位血脂过高的病人一天喝三碗普洱沱茶,1个月后,病人的血脂下降了22%,疗效显著。
  沱茶除云南主产外,四川重庆也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种。
3)普洱熟茶的起源
  普洱熟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是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对普洱茶有较大的需求时期,尤其是香港市场。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香港茶楼的茶叶消耗以普洱茶为主,占了茶叶消耗的60%以上,而消费者又喜欢喝有陈香味红汤褐底的陈化普洱茶。
  而在当时,自然发酵普洱陈化时间太久,短期不能应付香港市场需求,香港的茶商为了应付市场的快速需求已开始利用地窖的特殊温湿环境,人工快速促进普洱茶的后发酵。
  但由于香港地价昂贵,地窖式小作坊的普洱茶加工模式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市场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市场对“陈香味红汤褐底”日益增长的需要,解决供需矛盾,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香港茶商将普洱青茶放入地窖中催熟的做法中得到启发,于1955年成立普洱茶攻关小组,从事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工艺技术(俗称普洱茶发水技术)研究。
  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研究,于1957年获得成功,大大缩短了之前传统普洱茶的后发酵陈化过程和时间。
  普洱茶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工艺主要流程为:
  晒青(有时也用烘青)毛茶原料——润水——渥堆——翻堆(解块)——摊晾——起堆——筛分——拼堆——装包——贮旧——成品。
  云南省有关方面得知广东人工快速发酵加工普洱茶工艺获得成功的喜讯后,于1974年(有说1973年)派昆明茶厂吴启英,勐海茶厂邹炳良、曹振兴等技术人员到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属下第二茶厂学习此技术,并将“发水茶”技术带回云南,同年成功发明渥堆发酵技术,普洱熟茶诞生。
  从此,云南开始效仿广东做法进行加速发酵工艺试验,以后逐步在云南推广和完善。
  云南依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原料优势,使普洱茶的加工生产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云南普洱茶至从被香港和东南亚以“陈香味红汤褐底”为特征的品饮方式后,由于正常存放时间过久,陈化周期较长,即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也成本过贵,所以,茶商退而求其次,以牺牲一部分口感来取得快速陈化,符合“陈香味红汤褐底”,并且由于大大缩短时间,也降低了成本,更适合市场消费。
  生茶自然陈化过长,不适合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利用人工加速后发酵技术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是熟茶工艺诞生的现实基础和原因。
8、花茶的起源:花茶
1)、源于宋朝。
  我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
  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
  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
  ”但是这已是我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我国花茶的始型。
2)、始于明朝。
  明朝是我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
  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茶谱》明·顾元庆著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
  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
  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
  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又如“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
  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
  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3)、成于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
  当时福州的长乐帮茶号生成、大生福、李祥春等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
  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
  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如前门大街由福州人开设的庆林春茶庄,东四大街由安徽人开的吴裕泰茶庄,天津正兴德茶庄等等。
  他们通通都经营福州茉莉花茶,老顾客说:“吴裕泰”、“正兴德”、“张一元”等老字号茶庄所卖的茉莉花茶“京味”足。
  “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整理:新茶媒刀哥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五杯茶网,
  责任
  
   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北苑贡茶的由来 漫话宋代北苑贡茶 原载:《农业考古》1998年02期 作者:巩志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1)”。建
  
北苑贡茶的由来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凯捷北苑贡茶 凯捷北苑贡茶 4

      茶知识强文丨各大茶类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