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

(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2020-11-08 11:53五杯茶 阅读:58 字体:
(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


(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
唐代茶壶


展开全文2014年09月24日作者:博物馆.看展览
  编者按茶具,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
  茶具中包含的不仅是茶文化,还有陶瓷制造等艺术。
  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唐宋以来茶具的发展进程,品味茶具的魅力。
  
  大英博物馆所藏茶壶
  
  古代茶具的概念及其种类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
  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
  
  故宫博物院福清窑黑釉盏宋
  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
  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
  '的名句,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
  '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
  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故宫博物院银奶茶壶清乾隆:是乾隆帝举办“千叟宴”时沏酥油茶用的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
  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
  事实上现代茶具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
  '茶人'指采茶者,如《茶经》说:'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
  '
  '茶籯'是箱笼一类器具。
  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
  '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茶舍'多指茶人居住的小茅屋,唐皮日休《茶舍诗》日'阳崖忱自屋,几日嬉嬉活,棚上汲红泉,焙前煎柴蕨,乃翁研茶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诗词描写出茶舍人家焙茶、研(碾)茶、煎茶、拍茶辛劳的制茶过程。
  
  故宫博物院傅抱石蕉荫烹茶图册页
  古人煮茶要用火炉(即炭炉),唐以来煮茶的炉通称'茶灶',《唐书·陆龟蒙传》说他居住松江甫里,不喜与流俗交往,虽造门也不肯见,不乘马,不坐船,整天只是'设蓬席斋。
  束书茶灶?quot;往来于江湖,自称'散人',宋南渡后誉为'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压波堂赋》有'笔床茶灶,瓦盆藤尊'之句。
  唐诗人陈陶《题紫竹诗》写道:'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
  '可见,唐宋文人墨客无论是读书,还是下棋,都与'茶灶'相傍,又见茶灶与笔床、瓦盆并例,说明至唐代开始,'茶灶'就是日常必备之物了。
  
  故宫博物院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古时把烘茶叶的器具叫'茶焙'。
  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
  '是有名的,又依《茶录》记载说,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叶(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作用,可以避免把茶叶烘黄,茶放在茶焙上,要求温度小火烘制,就不会损坏茶色和茶香了。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
  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
  '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
  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唐宋以来饮茶茶具有新的改进发展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指盛茶、泡茶、喝茶所用器具。
  这一概念与今所说的茶具基本相同。
  唐宋以来的饮茶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属类饮茶茶具在唐宋以来是少见的。
  因为金属茶具泡茶远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谓茶道雅桌的,唐以来主要变化较大的饮茶茶具有:茶壶、茶盏(杯)和茶碗。
  而这几种茶具与饮茶文化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茶壶
  故宫博物院粉开光人物茶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
  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
  后人把泡茶叫'点注'。
  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故宫博物院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
  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
  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
  '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
  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
  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
  '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
  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
  供春真姓'龚'。
  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
  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
  开始,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偶在茶馆中听?quot;诸公品茶施茶之论。
  '顿生感悟,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
  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
  '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
  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
  
  茶盏、茶碗
  故宫博物院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古代饮茶茶具主要有'茶碗'(碗)、'茶盏'等陶瓷制品。
  茶盏在唐以前已有,《博雅》说:'盏杯子。
  '宋时开始有'茶杯'之名。
  见《陆游诗》云:'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
  '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茶盏是古代一种饮茶用的小杯子,是'茶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器具之一。
  大家知道,我国茶文化兴起于汉唐、盛于宋代。
  茶盏也随同茶文化的盛起而有较大的变化。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
  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
  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
  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其次可以看到,当时评赏茶盏的质量,还有茶盏表面的细纹,如建安的绀黑茶盏已经精制到'纹路兔毫'的地步,足见陶艺水平很高。
  再者看'熁火'。
  '熁火'之意见《广韵》曰'火气上',又《集韵》'火通也',熁音协,含烫意。
  这里'熁火'实指茶杯中热气的散发程度,明清时期,江苏的宝应、高邮一带把'熁火'称为'烫手'。
  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比其它地区产品要厚,所以捧在手中有'久热难冷'的好处。
  因此被看作是宋代茶盏一流产品。
  
  故宫博物院钧窑天蓝釉盏托
  《长物志》中还记录有明朝皇帝的御用茶盏。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茶盏工艺最完美的代表作。
  《长物志》说:'明宣宗(朱瞻基)喜用'尖足茶盏,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
  '三足茶盏世属罕见。
  明宣宗的茶盏形状实在怪异,可见明代陶艺人思维活跃,有所创新。
  另外,明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则喜用坛形茶盏,时称'坛盏'。
  明世宗的坛盏上特别刻有'金箓大醮坛用'的字样。
  '醮坛'是古代道士设坛祈祷的场所。
  因明世宗后期迷信道教,日事'斋醮饵丹药'。
  他在'醮坛'中摆满茶汤、果酒,经常独自坐醮坛,手捧坛盏,一面小饮一边向神祈求长生不老。
  可是这种迷信并没有使这位皇帝长寿,年仅59岁就驾崩了。
  
  据史料记载,明代贵重的茶盏主要有'白定窑'的产品,白定即指白色定瓷窑,这种窑瓷为宋代建于定州。
  在定州,窑瓷茶盏上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牡丹、萱草、飞凤等花式。
  又分红、白两种。
  时人辨别白定瓷的真伪,主要从是否白色滋润,或见釉色如竹丝白纹等判定是否真品。
  因定州瓷色白,故称'粉定',亦称'白定'。
  尽管白定窑茶盏色白光滑滋润,但是在明朝白定窑茶盏始终是作为'藏为玩器,不宜日用'。
  为什么这样一种外表美观的茶盏不能作为日用品呢?原因很简单,古人饮茶时,要'点茶'而饮,点茶前先要用热水烫盏。
  使盏变热,如果盏冷而不热的话,泡出来的茶色不浮,因此也影响到茶色和茶味。
  白定茶盏的缺点是'热则易损'。
  即见热易破裂,可谓是好看不好用,所以被明人作为精品玩物收藏。
  
  碗,古称'碗'或'碗'。
  先秦时期,又有'榶盂'一名。
  《苟子》说:'鲁人以榶,卫人用柯'(原注:碗谓之榶,盂谓之柯)。
  《方言》又说:'楚、魏、宋之间,谓之盂。
  '可见碗、碗、榶、柯都是一种形如凹盆状的生活用品,所以古人称'盂'。
  现代人习惯上已把碗和孟清楚地分开了。
  
  故宫博物院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在唐宋时期,用于盛茶的碗,叫'茶榶'(碗),茶碗比吃饭用的更小,这种茶具的用途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反映。
  诸如唐白居易《闲眼诗》云:'昼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quot;诗人一餐喝两碗茶,可知古时茶碗不会很大,也不会太小,见韩愈《孟郊会合联句》说:'云纭寂寂听,茗碗纤纤捧'。
  纤纤多形容细。
  依此说,唐代茶碗确实不大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也非圆形。
  
  故宫博物院金錾团寿囍字茶碗
  上述不难看出,茶碗也是唐代一种常用的茶具,茶碗当比茶盏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饭碗,当是一种'纤纤状'如古代酒盏形,从诗词来看,唐宋文人墨客大碗饮茶,以茗享洗诗肠的那般豪饮,从侧面反映出古代文人与饮茶结下不解之缘。
   
  
  

(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 唐代茶壶 近日,广西贺州市博物馆对外发布了市内出土的文物,其中一件出土于茶乡昭平的唐代茶壶吸引了我的注意。据

唐代茶壶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 茶鼎 茶鼎 4

      (涨点知识)中国古代茶具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