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2020-12-10 20:48五杯茶 阅读:77 字体: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
  那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第廿一世裔孙詹纵辉与妻子杨氏(下称“杨氏祖妈”)带着三个孩子从安溪县祥华乡多卿迁到西坪镇圆潭村定居。
  不巧,迁居到这里后不久,纵辉公便病逝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最小的孩子才几个月,正当嗷嗷待哺。
  家庭惨遭不幸,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杨氏祖妈一个人身上。
    为了养家糊口,裹着小脚的杨氏祖妈来到了八公里外的邻村赤水村马石村落给大户人家黄姓打短工。
  杨氏祖妈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家计杂活,样样精通,打工一段时间下来,深得主人的倚重。

一次,黄姓大户人家在隆重做寿,大办宴席,特别雇请了大批帮工。

一整天忙碌下来,天色已经黑了,帮工们抢着吃晚饭。
  而杨氏祖妈没吃晚饭摸黑要赶回家去;主人怕影响明早的繁重杂活,要她住下来不肯让她回去。
  当问明事情原委后,黄姓大户才知道她家主人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喂奶,孩子们在家正等着她做晚饭呢。
  黄姓大户深表同情,目送着她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杨氏祖妈很早就赶到黄大户家干活。
  黄大户十分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需要她长期帮忙,就腾出一间房间要让她一家人居住。
  杨氏祖妈觉得无功不受禄,何况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住在别人家呢?她断然拒绝了。
  执拗不过她,黄大户便指着厝旁的一块空地,让她搭个草棚定居。
  杨氏祖妈便搭起一个简易草棚带上三个孩子定居下来,从此以后,她长期给黄大户帮工。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杨氏祖妈的三个儿子詹怀仰、詹怀硕、詹怀德都长大**,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这座马石草棚也换成了土坯瓦房;再过几百年,詹氏人丁逐渐兴旺起来,至今马石村有詹姓人口一千多人,这座房子便成了马石詹姓宗祠。
  原来,杨氏祖妈当年所搭建的草棚正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当时路过这里的风水先生断言,这房子所占据的地方将是一块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时光飞逝,过了七、八代人时间。

一天,有位詹氏宗亲到对面山的田地劈田埂草,劈着劈着,抬头往马石祖宇一看,看见自家宗祠像一座金宝殿般闪闪发光,祖宇前庭金元宝一块一块飞起来,在宗祠上空绕飞一圈,飞入背后山仑的树林之中。
  他以很快的速度跑到宗祠,挥动着劈刀,挥了好久,才见两块银元掉下来。
  当他再次挥动时,劈刀碰着一块银元,银元反弹过来,正好击伤他的腿,鲜血直流,他只好眼见着金光闪闪的金元宝离他而去。
  他拄着劈刀一瘸一瘸地拐回家里,把今天的情形告诉家人,请来了医生帮他治疗,两块银元正好够他治疗。
  晚上睡觉时,在梦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对他说:“今天这些银元,不是你该得的。
  ”他连忙问:“那是谁能得到这笔银元呢?”老者说:“是留给宗祠子孙后代一位牢记祖宗恩德的人。
  ”他激动说:“我就是一个牢记祖宗恩德的人,每年春偿秋祀,我没有一次漏下,祭祀祖宗,我的心特别诚。
  ”老者说:“他这个人很有福相,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高、焙笼大。
  这位贤人现在还没有出世呢。
  他来时,肩负着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
  ”醒来后,他把梦境告诉家人,故事慢慢地传开了,一传就是几代人。
    转眼间,到了1990年,随着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解冻,敦仁公第卅三世裔孙、台湾建筑业巨头詹记德踏归故里,寻根祭祖,了解到祖功宗德,深为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当他看到大陆那记载着先祖芳名的家谱时,如获至宝,感激万分。
  从此,他恋上了故乡这方热土,以年迈之躯奔走于海峡两岸,为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出谋划策,呕心沥血。
2000年以来先后为安溪开先令詹敦仁纪念馆(个人捐资460万元,连同儿女共捐600万元)、安溪县祥华多卿灵惠庙(个人捐资900多万元)、凤鸣祖宇、上厝祖宇(个人捐资100万元)和西坪镇赤水村马石祖宇(1992年个人捐资44.4万元)、湖头灵惠庙(个人捐资12.3万元)等宗祠事业建设捐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完成了几十代人所盼望的重振宗风的夙愿。
    詹记德,他身材雍容大肚,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那样高、那样大。
  他就是一位记住祖宗恩德的詹氏贤人。
    篇(2)  白濑乡位于安溪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9公里,古时隶属湖头。
  湖头溪穿境而过,在今白濑大桥上方,只见两岸耸峙,翠绿欲滴,溪中怪石嶙峋,水流若奔,溪水与巨石相撞,白浪翻飞,水花四溅,涛声震天,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白濑溪声”,古时湖头八景之一,白濑乡因而得名。
    白濑乡很早就有人类开发,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考古发现中,长基村临溪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早在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
  而当地族谱记载,这里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大部分为明清时期从外地迁徙并定居下来。
    白濑乡与其他地方比较呈现三个不同特征:
    一是古墓多。
  这里悬崖峭壁,不利繁衍,古时属湖头行政区域。
  明清时湖头出过很多进士举人,现白濑乡境内发现很多湖头李氏族人墓葬,大都属明清时期,还发现其他一些墓葬,年代或许更早,如兵部侍郎墓、天子墓、老爹墓等。
  相传夏夜,长基村村民站在飞凤寨上,曾听见敲锣打鼓声,像身穿白衣白裤的仪仗队从山头走过。
    二是古寨多。
  白濑乡境内寨址特别多,几乎有山就有寨。
  如下镇的殿前寨、内堤寨、庵尾寨,苏山格的炉地寨、鼎仔寨等。
  山寨主要是防盗匪,也可能是土匪为抢占山头,把持路口以便掠夺过路行人财物而设。
    三是古寺多。
  白濑乡境内古寺庙遗址也多,供奉的神祇不同于其他地方,如福兴岩供奉库司大王,是管理仓库的神,上灶洋的地方还有跑马射弓的练武场遗迹等。
  这里的庵岩遗址特别密集,如九凤岩、狮头岩、秋炉庙、蔡坂庵等,数目众多。
    在长基村还发现一户白头白毛,皮肤潮红,类似返祖现象的人,可能是古闽越人。
  在下镇村,古称霞镇,50多年前,在下镇水尾,一户周姓村民建房子时在溪底掏石,捡到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霞苑”二字,笔力遒劲,类似“仙苑”碑,可能为朱熹所题,现存放在下镇村部。
    白濑乡地处安溪永春交界,山高林密,地理位置特殊,虽很早有人类开发,但属贫瘠之地,兴兴亡亡,很少见诸史志记载,呈现诸多不同于安溪其他乡镇的地方。
    篇(3)  在安溪县白濑乡王帽山半山腰上格村村口,有一座灵圣岩,一进三开间、歇山顶、砖木结构,始建清代道光年间,当地流传着一个建岩的动人传说。
    上格村背枕王帽山,前与省道307线湖剑公路隔溪相望,村子底下发源于永春玉斗的下镇溪和来自于西溪上游的剑斗溪两水在此交汇,两岸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
  站在灵圣岩前望去,远处山峰重重叠叠,蜿蜒起伏,横卧在眼前的山峰,似一神龟,正俯头吸水,风景极佳。
    上格村两水交汇,上连汀漳,下抵湖头,枕山际水,古时设有渡口,收放竹排。
  相传上格村先民在该村一个叫宫仔坪的地方建有一庙宇,供奉佛祖,不知什么原因,佛像经常被白蚁蚀坏,村民十分苦恼,想择地重建岩寺。
    重建岩寺,一没资金,二没岩地。

一天夜里,该村洋上角落一位苏姓人家,单名叫“贡”的人,作了一个梦。
  梦里佛祖自称自己是泰湖祖师,说你们要建造岩寺,“要钱去溪边找,要地背大狮头。
  ”说完祖师不见了,苏贡惊醒,感到十分诧异,冥冥之中又十分清楚,莫非祖师相助,托梦于他。
    第二天,苏贡连忙把子孙召集起来,把昨夜祖师托梦的话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到溪边看看。
  然而,青天白日,烈日当空,溪边无任何异象,他们整整等了一天,一无所获。
  第三天,他们将信将疑,又前往溪边等候,依旧太阳高照,正当他们打退堂鼓之时,溪水突然**,从剑斗溪方向流下很多竹排,有的竹排上还捆着杉木,他们连忙把竹排一一打捞上来,原来上游下大暴雨,竹排主人流走很多竹排,因为他们帮忙打捞,竹排主人给了不少钱。
  又过一天,下镇溪方向,也下起暴雨,又流下很多竹排,也被他们一一打捞上来,又得到一些工钱。
  连续三天,他们在溪边等来了两天竹排,共计得到白银70两。
  村民大感神奇,祖师的话应验了,所得银两,全部用来畴建岩寺。
    而在上格村东边有一巨石,屹立溪边,酷似人形,人称石,石前又有一巨石,酷肖狮子,当地有石赶狮的传说。
  而形似大狮子的巨石底下刚好有一开阔平地,正好印证泰湖祖师梦里的话“要地背大狮头”,于是村民在此拓建岩寺。
  岩寺地处村口,村民每天路过,感于泰湖祖师托梦,佛祖灵圣显应,就把岩寺取名为“灵圣岩”。
    上格村村民主要姓苏,与长坑衡阳苏姓同宗,灵圣岩寺建成后到长坑衡阳割火,供奉泰湖祖师、忠翌尊王、五谷帝仙等。
  现存岩寺,为1945年翻建,2005年重修。
   
  
  相关专题:
  ——>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茶福清民间故事 导读,关注《玉融逸闻》公众号,传播福清文化,从你转发做起。每天好文章不断!欢迎投稿。作者:王锦照 一
  
茶福清民间故事

支持原创,感谢原作者,当前文章内容由茶友提供让茶友参考之用,如需删除请随时联系我哩

《山茶花》课文 岚湖山

《山茶花》课文

岚の山茶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
    • 岚湖山 岚湖山 4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